胶东在线1月23日讯(记者 孙宗顺 通讯员 薛云鹏 王君明)苹果期货,是目前全球唯一上市的鲜果类产品。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苹果现代化流通水平,精准扶贫,助农增收。23日,烟台市农业局联合中国果品流通协会、烟台市金融办举办“中国苹果期货应用研讨会”,邀请来自鲁证期货、郑州商品交易所等业内专家,现场分享苹果期货干货,帮助苹果经营企业认识新的风险管理工具,利用苹果期货、场外期权等工具进行风险管理,做大做强苹果产业。
烟台苹果走在全国前列苹果期货上市带来新机遇
烟台市农业局局长白国强介绍,烟台是我国现代栽培苹果的发祥地,农业部确定的环渤海湾优势产区的核心产区。目前,烟台苹果栽培面积达277万亩,苹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发展到198万亩,销售收入过亿元的果品龙头企业48家,果品上市企业4家。苹果产业已成为烟台农业的支柱产业,“烟台苹果”已连续九年蝉联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果业第一品牌,品牌价值达131.95亿元。
苹果期货上市,实现了苹果产业与金融市场的对接,为苹果产业插上了金融的翅膀。“这次研讨会在烟台召开,是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希望通过专家的讲解,帮助企业把握好苹果期货的核心和实质,做到正确认识,合理利用,理性参与,规避风险,促进我们烟台苹果产业更好更健康发展。”白国强说。
风险有效管理果企更好规避价格“过山车”式涨跌
鲁证期货监事会主席、鲁清所董事长李学魁介绍,2017年12月22日,全球唯一上市的鲜果类产品苹果期货在郑州商品交易所上市,全国12个苹果期货交割库中有5家落户山东省,成为苹果期货交割库数量最多的省份。进一步推动了烟台苹果产业提质升级,“烟台苹果”金字招牌更加闪亮。
李学魁介绍,苹果期货上市前,鲁证期货和郑州商品交易所合作开展了苹果期货上市可行性研究工作,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近几年我国苹果价格呈“过山车”式的涨跌交替的态势。价格的巨幅波动,意味企业会面临着巨大的风险敞口,无法对冲,无法有效管理风险,可能产生巨额亏损,甚至影响企业的生存。“苹果期货的推出,为企业对冲、管理风险提供了工具。”李学魁说。
学干货!助推“公司+农户”“期货+订单”农业发展模式
活动现场,各县市区农业局分管负责人及相关科室负责人,苹果生产、加工、贮藏、进出口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苹果批发与零售商、果业经济人现场取经。来自中国果品流通协会、国家苹果工程技术中心、郑州商品交易所、鲁证期货研究所的专家和学者,就《期货基础及企业如何利用期货进行风险管理》《苹果期货介绍与合约规则解读》《从产业发展看苹果期货》《“期货+保险”在其他农产品上的应用》《中国苹果市场行情分析》《如何利用苹果期货为企业保驾护航》等问题做了交流发言。
烟台市金融办副调研员荆世娥表示,期货市场形成的价格信号能够指导实体经济开展生产及经营活动,并通过套期保值、基差点价等操作,降低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促进产业升级,淘汰落后产能,进而“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苹果期货合约的上市,有助于推动我市苹果行业的标准化生产,推进‘公司+农户’ ‘期货+订单’的农业发展模式,促进烟台苹果产业整体竞争力的不断提高。”荆世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