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气温逐渐升高,炎热将至,容易造成人体消耗大,体内湿热加重,阴虚火旺,影响新陈代谢。那应该如何科学地度夏呢?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中医师何富乐自编的歌诀,倒是可以给大家一个参考
“夏气通心,五行属火,夏季摄生,养心为先,心为君主,宜静喜凉,忌浮恶热。先为神养,潜志勿怒,宁心寡欲,小成窃喜。次为食养,苦味常摄,芯类多服,素多荤少。再次术养,缓动微汗,动之前后,饮水摄志。若有偏盛,予以药养,随证施方,调和阴阳。十指连心,行养心操,静心养练,即可万全。”
通俗点来说,夏季养生之法,具体可从神养、食养、药养和行养这四方面来讲。
首先,是神养,也是最为重要的。夏季由于天气闷热,人心火较旺,容易烦躁、心神不定,因而要“静心、养心”。这里所说的“心”并非心脏,而是指精神、情志,即要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切忌大悲大喜,切忌发怒,以免以热助热,火上浇油。夏季作息宜晚睡早起,睡眠时间在晚10点~11点至次日早上6点~7点。晚睡早起相对来说会睡眠不足,所以需要适当的午休作为补偿,一般半小时左右就能保证一下午的精力了。
其次,是食养和药养。中医认为“药食同源”,两者并无绝对的分界线。夏季饮食以清补、健脾、祛暑化湿为原则,可吃些清热解毒的凉苦食物,如西瓜、苦瓜、冬瓜和梨等,忌油炸、辛辣及热性食物。多吃低脂、低盐、多维生素且清淡的食物也是夏季食养之道,各种营养保健粥是不错的选择,绿豆百合粥消暑止渴、生津利尿;白木耳粥滋阴生津、润肺养胃;此外,还有莲子粥、红小豆粥、胡萝卜粥和枸杞粥等。
夏季也是治“冬病”的好时机。夏季外界和人气阳气皆盛,这时利用内服中药配合针灸、中药敷贴等外治
提出这次比赛建议的周大师,也是想来个新奇一点的比赛,不像往年那般老一套了,可是看到这个局面,他也是没有料到的,一时间也无语了,略有些抱歉地看了一眼吴则卿,替她道:“我说啊,在座各位也都是书法界的名人,你们觉得这样比赛有意思啊?就是赢了也不露脸是不是?”
张烨那边也收到了消息,一看就哭笑不得。